日前,我從台灣前往日本出差,在大城市裡看到許多外國人。除了觀光客之外,在便利商店、飯店、餐廳等服務業,也有許多外籍勞工工作,特別是來自南亞的勞工較為常見。他們使用流利的日語與顧客應對,讓人印象深刻。
在某間便利商店,我看到一名日本員工正在指導一位新來的外籍女性員工。日本員工用平輩用語進行指導,而這位外籍女性員工也似乎毫無違和感地理解並回應。不過,讓我有些在意的是,她是否會不小心用同樣的語氣對待顧客。由於不同文化對敬語的使用有所不同,這讓我再次體會到服務禮儀教育的重要性。
在台灣,也已經有許多外籍勞工來台工作。來自印尼、越南、菲律賓、泰國等國的勞工較多,然而,奇怪的是,我在台灣從未見過外籍勞工在便利商店工作。
主要在工廠或長照機構工作。其中,印尼籍女性在長照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在我居住的基隆市住宅區,天氣好的時候,經常可以看到外籍看護推著坐輪椅的長者外出散步。然而,她們時常一邊走路,一邊拿著手機,用母語大聲與家鄉的家人或朋友通話,而坐在輪椅上的台灣長者則保持沉默,顯得有些孤獨。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,我總是不禁疑問:台灣人為何沒有表達意見?或許大家認為「對方是外國人,沒辦法要求太多」,但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,這似乎讓長者感覺被冷落了。
另一方面,日本近年來也逐漸增加對外籍勞工的招募,尤其是在長照領域。然而,目前還較少聽到像台灣這樣的情況。如果在日本發生類似問題,應該會立刻被視為社會問題並受到廣泛關注。
這究竟是單純的文化差異造成的,還是與工作態度及教育體制的不同有關?
可以預見,未來外籍勞工的引進將持續增加。在這樣的趨勢下,日本與台灣將如何改善勞動環境與教育方式,值得我們持續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