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間,我已經以「外國人」的身份在台灣生活了。雖然我一直對外國人感興趣,但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其中之一。剛來台灣的時候,由於語言不熟練,每次開口說話都會立刻被發現是外國人。然後,每次都會被問到那些標準問題,比如:「你來自日本的哪裡?」「你在台灣住了多久?」因為被問太多次,我現在對這些問題的中文回答反而變得特別流利。
幸運的是,台灣對日本人普遍持有好感,因此我很少因為是日本人而受到不愉快的對待。然而,也正因如此,當日本人在台灣發生事故或涉及犯罪時,電視和網路上往往會大肆報導。台灣人對日本普遍抱有正面印象,因此,這些違背期待的行為更容易引起關注。
當然,日本人當中也有各種不同的人,並非每個人都表現良好。但至少,希望大家能像在日本一樣遵守基本禮儀。畢竟,某些不負責任的行為,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。
台灣與日本一樣,正受到少子化的影響,因此很早就開始積極引進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勞工。每逢週末,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外籍勞工聚集在公園或市區交流。然而,相較於日本,台灣較少把「外國人問題」當作社會重大議題來討論。
不過,近年來,由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變化,開始出現像網紅「亞亞」這樣的麻煩人物。
另一方面,在日本,隨著外國人口迅速增加,社會摩擦也變得越來越明顯。由於法律與制度尚未完善,各種問題層出不窮。因此,社會上既有要求加強外國人管理的聲音,也有希望進一步實現外國人與日本人平等的訴求,這兩種意見都在不斷對立加劇。
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。然而,在「外國人參政權」的問題上,我的立場是明確的。有人主張,既然外國人在日本生活並繳納稅款,就應該擁有投票權,但我認為這種觀點過於極端。而且,這種主張通常來自日本人,這讓我感到困惑。
在台灣,幾乎沒有外國人會主張自己應該擁有參政權。因為一旦這種權利被開放,大量某國人可能會移居台灣,導致台灣的存續受到威脅,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。
從經濟角度來看,外國人訪日並喜歡上日本,當然是值得歡迎的事情。但日本畢竟是日本人的國家,應該優先考慮日本人的權益。如何在接納外國人與維護國家根本利益之間取得平衡,將是一個需要審慎對待的重要課題。